泸州市”十四五”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政策解读
《泸州市“十四五”工业经济高质量
发展规划(2021-2025)》政策解读
一、背景依据
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市委“一体两翼”特色发展战略,聚焦最具优势产业和最具活力企业,坚定不移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,加快工业强市建设,全面提升泸州工业核心竞争力和发展质效,打造成渝地区重要的区域先进制造高地,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按照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》《四川省“十四五”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》《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》要求,制定《泸州市“十四五”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(2021-2025)》,为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各方力量提供行动指南。
二、目标任务
《规划》贯彻新发展理念,坚持“培育新兴与巩固优势、创新引领与融合发展、质量第一与效益优先、开放合作与区域协同、绿色安全与集约发展”相结合原则,着眼新时代西部大开发、共建“一带一路”、长江经济带发展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,落实市委“一体两翼”特色发展战略,系统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,为争创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提供强大动能。
到2025年,全市工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,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重要步伐,工业强市建设迈上新台阶;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,培育形成若干成渝先进制造业集群;工业经济质量效益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,“泸州造”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,企业生产效率明显提升,营商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。空间格局不断优化,产业园区与产业集群实现错位协同联动,开创“结构优化、布局合理、创新驱动、后劲十足、绿色低碳”的工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,建设成渝南翼先进制造业高地。
展望2035年,泸州制造强市地位更加巩固,泸州制造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,产业基础高级化、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,发展质量效益大幅提高,制造业结构和布局更加优化,建成一批先进制造业发展的策源地和集聚区,制造业综合实力迈进全省第一方阵,深度融入成渝产业分工体系,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、信息化,制造强市目标全面实现,基本建成现代化产业体系。
三、编制过程
2020年9月启动《规划》编制工作,聘请北京赛迪工业和信息化工程设计中心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北京赛迪公司”)作为规划编制单位。编制工作以新发展理念和国家、省、市关于规划编制的系列重要文件精神为指导,坚持开门问策、集思广益。编制组通过实地走访企业、园区以及市直有关部门(单位)开展调研,于2021年5月形成《规划(内部讨论稿)》。2021年6—9月,我局组织局内相关科室反复讨论和修改完善,根据其他地区已发布的十四五工业规划,结合“一体两翼”空间布局以及其他部门的“十四五”专项规划,修改形成《规划(第一次征求意见稿)》。2021年10月,我局根据第一次征求意见反馈,结合全市七大重点工业产业链工作方案对《规划》进行修改,并同步发送北京赛迪工业和信息化工程设计中心作修改提升。11月,我局再次将《规划(第二次征求意见稿)》印发各区县、园区管委会和相关部门征求意见,并加强与全市“十四五”发展规划、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发展规划、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等衔接,再次修改形成《规划(评审稿)》。2021年12月,由市委、市政府主要领导出席,我局组织各区县、园区和有关市级部门召开《规划》专家评审会,专家组同意通过评审。同时,我局根据评审会各方修改意见对《规划》做了进一步修改完善。开展了风险评估、完成了合法性审查。
四、范围期限
规划期限为2021年-2025年。
五、主要内容
《规划》共分为七部分。具体如下。
第一部分:规划背景。对“十三五”期间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成就和现状进行了全面总结,对当前和“十四五”时期我市工业经济发展面临困难挑战进行了科学研判,提出泸州“十四五”期间发展主要方向。
第二部分:总体思路。明确了新发展阶段的指导思想、基本原则,制定了“十四五”工业发展目标,展望2035年发展预期。
第三部分:空间布局。围绕“优化产业园区布局、优化区县产业布局、深化区域协同发展”,坚持优势优先、特色发展,加快形成产业错位协同、各具特色、相互促进的产业发展格局,全力构建泸州“一体两翼四核”产业空间格局落实市委“一体两翼”特色发展战略布局。“一体”重点培育形成白酒(食品)、电子信息(数字经济)、高端装备制造、纺织新材料四大产业生态圈,共建区域先进制造高地。“东翼”重点推进现代医药、能源化工、食品饮料、新材料等优势产业聚链成群,稳步推进页岩气资源有序开发和就地转化利用,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试验区。“南翼”突出生态绿色本底,重点发展酱香白酒、绿色建筑建材、清洁能源、农产品加工等产业,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带。“四核”围绕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、四川泸州白酒产业园区、泸州航空航天产业园区、中国(四川)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四大园区主战场,形成各具特色、错位协同、优势互补、布局合理、功能完善、产城融合的新型园区格局。
第四部分:重点方向。聚焦白酒(食品)、电子信息(数字经济)、装备制造、现代医药、能源化工、纺织新材料、绿色建筑建材等重点工业产业,深入推进产业链“链长制”,大力巩固提升优势特色产业,前瞻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,锻长板、补短板,深耕产业细分领域,提升产业能级层次、做优产业质量效益,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泸州现代产业体系。
一是打造优质白酒(食品)产业集群。做优做强二郎—太平—永乐酱酒组团、酱香酒谷园区、泸县浓香白酒产业组团、龙马潭浓酱兼香基地组团和纳溪酒镇酒庄组团,建成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。做特做精食品产业,大力发展茶、调味品、粮油、肉制品等四大食品加工产业链条。二是集聚发展电子信息产业。重点聚焦手机整机及其零部件、智能终端、新型显示、电子元器件及其他零部件等制造业领域,信创及信息安全产业、云计算大数据和软件信息服务、新型数字服务等数字经济领域,打造全国数字城市标杆。三是振兴发展装备制造产业。重点发展包括汽车零部件、工程机械和液压元件、油气钻采装备、航空航天装备、智能装备及现代制造服务业的“5+1”产业体系,打造西部高端装备制造基地。四是加快发展现代医药产业。聚焦中药种植生产、化学药、生物制药、医疗器械等产业,推进医药、医疗、医教、医养、医美融合发展,打造成渝现代医药产业基地。五是转型发展能源化工产业。能源产业重点发展太阳能、页岩气和煤层气等能源,建设国家级深层页岩气勘探开发示范区。化工产业重点发展精细化工、专用化工品和化工新材料等环节,建成全国重要的绿色化工基地。六是集群发展纺织新材料产业。大力发展新型纤维材料、高端纺织制造、智能绿色印染、时尚家纺服装、高端产业用纺织品,建设成渝绿色纺织引领区。七是低碳发展绿色建筑建材产业。重点发展钢铁、水泥、玻璃三大基础产业和装配式建材、家装建材两大延伸产业,建设全省领先的绿色建筑建材基地。
第五部分:主要任务。重点实施创新能力提升、产业链攻坚、上云用数赋智、优质企业培育、绿色安全发展、深化开放合作、质量品牌提升七大行动,推动泸州工业经济行稳致远,高质量发展。
第六部分:环境影响评价。通过对泸州环境状况分析和环境影响评估,制定了环境保护措施。
第七部分:保障措施。通过制定加强组织领导、加大政策支持、营造良好环境、优化要素供给、推进项目攻坚、强化企业招引、完善考核监测7条措施保障《规划》顺利实施。
六、解读机关
泸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
联系人:梁松,联系电话:0830-3129632
温馨提示
如已完成请点击”已登录“